文化传承发乎内而形于外。当前,“文化+”产业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,文化消费热烈涌动,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;中医养生、中药食疗、传统功法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宠,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融合,消费市场富有活力。文化品牌企业正在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,对接当代的审美和需求旨趣,不仅守护着人们“脆皮的身体”和“心灵的福地”,更是以酒店本身为窗口,用“数字密码”“融合密码”“沉浸密码”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。
酒店如何讲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故事?在第十四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中国饭店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现场,新绎七修酒店副总经理崔立强接受中国饭店协会的专访,以“深度打造文化酒店”为主题,在不断对话解码中,我们得知了“文化+健康”生活让消费者“上头”的真相。
新绎七修酒店副总经理崔立强接受中国饭店协会专访
提问:新绎七修酒店以“德、食、功、书、香、乐、花”七修文化为核心,打造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标杆。您认为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结合,如何重新定义了酒店业的价值范式?
崔立强:七修以“德、食、功、书、香、乐、花”为根基,本质是将东方生命智慧转化为当代健康生活方式。从单纯的酒店服务转向“文化体验+健康管理”的综合生态,成为一个能滋养身心、传承文化的场所,极大拓展了酒店的功能边界与价值维度,这一模式不仅重塑了消费者对酒店功能的认知,更通过文化赋能健康服务,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壁垒。赋能路径可以概括为:从理论体系化到服务产品化再到体验场景化,最终实现“文化可感知、健康可量化”。
传统文化为健康服务提供深厚底蕴与精准指导。如我们推出的“二十四节气养生宴”,像春季万物复苏,我们会用春笋、香椿等食材制作菜肴,遵循 “春生” 理念,通过结合传统节气养生智慧,推出应季菜品。
提问:酒店通过中和府客房、七修书院等场景,将国学功法、古法养生等传统文化转化为沉浸式体验。在文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您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运营,让消费者既感受到文化底蕴又满足现代旅居需求?
崔立强:在文旅消费升级背景下,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运营是关键。我们深知文化是酒店的灵魂,商业运营是发展的保障,二者相辅相成。文旅消费升级的核心,是用户对“意义感”和“功能性”的双重追求。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运营,关键在于找到二者契合点。从这个契合点出发,七修构建起了“文化深体验”与“现代轻消费”的共生模式。给予客人沉浸式的文化熏陶。
最关键的是,我们打造起了文化传承的核心场景,比如在酒店外观设计上,客房内的一桌一椅、一物一景,都蕴含着中式美学与养生智慧,客房配备有系统化家庭健康检测设备;我们还会以七修为主题定期举办国学讲座、古法养生课程等活动。此外,在运营策略上,我们采用会员制与定制化课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,针对宾客的特定养生需求定制个性化体验方案;针对有深度体验需求的宾客开展专属会员制课程。既保障课程质量与文化传承深度,又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,实现商业效益。
提问:您提出“以酒店为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”。面向未来,新绎七修计划通过哪些创新路径进一步深化“文化+健康”双核驱动,为行业树立新范式?
崔立强:“以酒店为窗口”的内涵在于我们如何将“文化自信”转化为“文化生产力”。所以,我们提出了以“科技为翼、文化为魂、健康为核”,从数字艺术,疗愈场景等领域布局,通过数字化、场景化、生态化的创新,深化 “文化+健康” 双核驱动,重塑酒店业的价值链,为中国文旅康养产业提供“可复制、可迭代”的新范式。
新绎七修酒店的创新实践,始终锚定“文化+健康”双核驱动的战略内核,通过科技赋能文化溯源、场景重构健康体验、生态链接跨界资源,构建了一个兼具东方智慧与现代活力的生命美学体系。在疗愈场景创新与升级方面,深化现有健康检测与数字艺术的联动机制——打造“七修能量舱”,通过智能设备系统调控光、声、温湿度,结合脑波音乐与香氛疗法,模拟森林、溪流等自然场景,帮助用户快速进入冥想状态。同时,迭代“七修功法数字教练”,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指导用户练习太极、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等;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客人定制个性化疗愈方案,提供全方位健康疗愈体验。在文化健康平台建设方面,我们为每一个用户构建多维数据库,形成动态更新的“个人健康与文化画像”,支持用户按文化认知阶段筛选内容,并通过数据分析识别用户潜在需求,从而达到文化内容生态与精准触达,以及动态调整内容供给。
我们坚信“文化酒店”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是服务提供者,应该更是文明传承的故事讲述者和健康生活的定义者。未来七修将以酒店为枢纽,串联起非遗活化、数字艺术、国际传播等多元链条,推动文化自信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。通过打造“可体验的文明、可携带的养生、可共鸣的生态”,新绎七修将不仅是京津冀的文化地标,更将成为全球文旅康养产业的创新标杆——让世界在身心修复中读懂中华文明的深邃智慧,在健康生活中见证东方美学的当代复兴。
查看全部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