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观点 |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穆林:摸世赛的石头,过教改的河

发布时间:2025-05-29 08:25:47 浏览次数:32

摸世赛的石头,过教改的河

——“新课标、新赛标”酒店数字化研讨会的思考

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穆林

3月25日,我有幸参加了“新课标、新赛标” 酒店数字化人才培养研讨会。此次研讨会让我收获颇丰,以下将从专业改革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两个层面分享我的思考与感悟。

一、专业改革:借世赛东风,促产教融合

(一)坚定产教融合方针

世界技能大赛(以下简称“世赛”)旨在“激励年轻人掌握有价值的技能”,这一目标为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因而备受各国重视。世赛的一大显著特点,便是以头部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为重要依据开展赛事。大赛中的专家、评委以及志愿者大多来自企业一线,这使得世赛的规则、方法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实际需求。其核心目标是培养能真正适应职场的“从业者”,而非仅仅擅长竞赛的“竞赛人”。

对于职业院校而言,将世赛的方法和规则引入教学实践,探索“摸世赛的石头,过教改的河”的路径,不失为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方法。通过借鉴世赛经验,院校能够更精准地对接企业需求,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工作场景的教育教学,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

(二)强化科技支撑手段

回顾以往,世赛比赛环境相对封闭,网络环境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受到限制。然而,第47届里昂世赛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改变,加大了开放力度,引入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。可以预见,未来世赛将进一步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,开放网络、运用AI将成为必然趋势。

这一变化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。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,使学生具备运用新技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,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求。

(三)推动大赛成果普及

过去,许多学校在参与世赛时,往往过于关注比赛成绩,将重点聚焦在少数参赛选手身上,导致大赛的受益面较为狭窄。未来,我们应转变思路,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将赛制赛程融入日常教学上。通过这种方式,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院校备赛环境,提高整体比赛水平,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实现以赛促学,全方位提升院校的育人能力,让更多学生从世赛中受益。

二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:对接世赛标准,优化教学内容

(一)推进课程体系改革

酒店接待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较为广泛,远不止前厅服务,大约涵盖5-8门直接相关课程。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,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优化。

1.职业素养类课程:像职业形象与礼仪、专业英语、沟通与表达、公文写作等课程,应紧密围绕接待服务、餐饮服务等典型场景展开教学,摒弃过于通识化的内容,突出其在酒店行业中的实际应用,提高学生在特定场景下的综合职业素养。

2.前厅服务课程:着重讲授酒店接待的基本知识、流程和方法,同时关注大堂环境管理、对客销售技巧以及客户隐私保护等关键内容,让学生全面掌握前厅服务的核心要点。

3.信息系统课程:应单独设置PMS课程,详细讲解从预订、入住到结账离店的全流程操作。同时,学校要加大投入,建设完备的实训环境和配备先进的PMS软件系统,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。

4.客户关系管理课程:深入探讨VIP客户的识别、标注和服务流程,以及客户关怀、投诉处理等内容,培养学生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
5.其他相关课程内容:电子邮件处理在酒店业务中应用广泛,如客房预订、客户关怀、积分查询、产品促销等环节,虽然在酒店数字化通识课程中有涉及,但还需进一步强化;绿色环保理念可融入酒店工程或酒店运营课程中,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。

(二)加强课程内容建设

以往部分课程内容存在过于简单、理论化的问题,无论是技能课还是管理课,大多是从客户角度去看待行业,缺乏从运营者角度对企业的深入剖析。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,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丰富课程内容,深化对行业运营的理解,使学生能够站在运营者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,真正掌握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。

总之,奥运会金牌固然难以摘取,但普通人参与奥运项目却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。世赛的赛制精准地反映了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运行模式,将世赛规则融入教学,就是与企业标准接轨,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便捷之路。职业院校应紧紧抓住世赛带来的机遇,积极推进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,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努力。


评论 0

推荐资讯

更多 »

没有相关数据

温馨提示 ×
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!
购物车共 0 件商品
去购物车结算